查看原文
其他

陈进胜:给佛像制衣裳的“老裁缝”

2015-12-08 新媒体中心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

导语

在闽南地区,每到盛大节日,庙会出巡的“神像”、“佛像”总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大家的目光,那流光溢金的佛装更是引得路人竞相夸赞。据说,这件件佛装的制作过程相当繁琐,十分考验制装艺人的功底。你若不信,现在就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去认识一位做了25年佛装的师傅,他叫陈进胜。

亲,请在WIFI下观看视频,随时随地关注家乡资讯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1750er131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走进洪梅镇新林村陈进胜家里,记者立马被客厅正中3.8米高的佛像所吸引。



只见佛像身穿金丝黄金盔甲,头戴金冠,样子十分神气。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这整尊的佛像主要材料,那个帽子的主要材料是纸,衣服是缎布还有金葱线。内部是用竹篾和木头架起来的。

(这一身得多重啊?)

正常情况下有50多斤

制作过程繁琐 作品工期费时

陈进胜告诉记者,这身佛装服饰的制作如果是一人独立完成的话,最少需要22天。

因为制作工序相当繁琐。主要由佛帽和盔甲两部分组成。他告诉记者,帽子是由硬纸板做的,中间用铁丝连接、固定每个部件,再粘上绒球、镜片、绸缎等配饰。帽子因造型夸张华丽,所以是佛装中的亮点,一顶帽子一人独立完成需要7天的时间。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帽子如果做好,整尊佛像看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,可以做得夸张一点,因为这跟演出道具不一样,这种可以做得很夸张的。


而佛装服饰制作当中的衣服部分,则采用了闽南地区著名的金苍绣。
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这件盔甲的制作,如果纯手工的话10天都完成不了,现在我们用的半手工,半手工跟纯手工区别在于,这边上有机器缝上的有色线图。


受父辈影响 自小学习佛装制作


据了解,陈进胜今年56岁,他的父亲以前在泉州工艺美术厂上班,受父亲的影响,从11岁起,他便开始学习木偶、佛装等传统技艺。

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,他开始专注于佛装的制作。作品曾先后获得过“百花奖优秀奖”、“上海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金奖”等权威奖项。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我现在有十几个工人,一年的销售额也才一百多万

(主要销去哪里呢?)

基本都是销往台湾,因为台湾很早就有形成一个佛具的市场。


引进机器设备 提高制作效率


除了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,这几年,陈进胜在某些制作环节也引进了机器设备帮忙。
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原本刻纸模很花时间,你要先画个样图,然后把样图放在一个板上,再用刻刀慢慢刻出来,相当费工夫,且不美观,我这台(激光机)就是在深圳买的,

(这个效率能提高多少呢

效率最起码提高了20%,应该是200%。


利润不高 技艺传承受限


在与陈进胜的聊天过程中,陈进胜告诉记者,佛装是一个多元化的技艺,涉及雕刻、油漆、刺绣、小五金等多项技艺,他从艺至今,收过10多个徒弟,但是许多徒弟出师后,依旧没有办法独立办厂,而且传统技艺、纯手工制作,很难获得巨大利润,许多年轻人都对这项既辛苦又不赚钱的技艺不感兴趣,传承也就受到了限制。


佛装手艺人 陈进胜:

(现在学这技艺的人多吗

不多,这种纯手工的没多少人愿意做。

(有人主动说要来学吗

很少。


虽然传承的人少之又少,但让陈进胜欣慰的是,他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因从小耳濡目染,总算继承了他佛装的手艺。


陈进胜的三儿子 陈伟峰:

老话说得好,子承父业,只能回来帮父亲打理,主要也是因为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些,有这种环境,再加上后来也有培养我的兴趣,所以就做起这行,现在做我们这一行的人太少了,市场比较小,如果我们年轻的不学,这种技术说不定以后真的会失传。



佛装服饰技艺今年入选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


据了解,2013年,佛装服饰技艺被确定为泉州市十大濒危艺种之一。值得庆幸的是,今年,陈进胜的佛装服饰技艺入选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。这或许正是大多数老手艺者的心愿,希望手艺可以在保护中继续传承。


记者:陈方方 张海辉


精彩阅读(点击文字标题即可阅读)

1、诗山声东村:诗溪河畔的美丽家园

2、咱厝检察院进入团中央首届“团建优品汇”候选名单,正需要你的投票支持!

3、感人!英都郎洪永进创作了一个MV,诉说“浪子的心情”。。。

4、长得像“菜花”的树你见过吗?眉山这棵500年古樟树简直了!

5、探究金淘贡糖秘制全过程!据说是百年手艺,一般人我不告诉!

编辑:南安电视台新媒体中心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